智能制造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,也是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。而工業軟件則是智能制造的“心臟”,是工業知識、經驗和技術的數字化載體,是工業創新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。然而,我國工業軟件領域長期存在“大而不強”的問題,市場規模雖然龐大,但核心技術和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,面臨著安全風險和發展瓶頸。如何推進工業軟件國產化,破解“卡脖子”難題,成為了智能制造領域的重要課題。
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(CCID) 的數據?,2018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1678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6%。但與此同時,國外軟件巨頭占據了我國工業軟件市場的80%以上份額,尤其在計算機輔助設計 (CAD)、計算機輔助工程 (CAE)、計算機輔助制造 (CAM)、電子設計自動化 (EDA) 等核心領域,國產軟件落后于國際水平30年以上?。這意味著我國制造業在設計、仿真、分析、制造等關鍵環節都受制于人,難以實現自主可控和創新突破。
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。一方面,工業軟件的開發需要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積累,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的交叉融合,需要長期的投入和耐心。而我國工業軟件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,缺乏資金、人才和技術支持,難以與國外巨頭競爭。另一方面,工業軟件的應用需要與行業需求和場景相匹配,需要與硬件設備和控制系統相協調,需要與用戶建立信任和合作關系。而我國工業軟件企業缺乏行業背景和經驗,難以打入壟斷性強的細分市場,也難以獲得用戶的認可和支持。
要推進工業軟件國產化,就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努力。首先,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,鼓勵工業軟件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,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激勵機制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。其次,要加強行業協同和生態構建,促進工業軟件企業與制造企業、設備廠商、科研院所等各方的深度合作,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鏈和價值鏈,打造工業軟件云平臺和工業App等新型應用模式。再次,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,培養一批具有跨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工業軟件專業人才,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工業軟件企業和人才來華投資和創業,提升我國工業軟件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。
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“心臟”,也是制造強國的“心臟”。只有掌握了工業軟件的核心技術和產品,才能真正實現制造業的自主可控和高質量發展,才能在全球產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和優勢。讓我們共同努力,為打造國產工業軟件而奮斗!